新闻动态
联系我们
咨询热线:0898-88889999
手机:15726048629时间:2024-10-23 20:52:01 点击量:396
贾治邦为纪念第十七个“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”撰文强调加强荒漠化防治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中国绿色时报6月17日讯为纪念第十七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,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《人民日报》上刊发署名文章:《加强荒漠化防治促进发展方式转变》。文章全文如下:今天是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。
联合国确定今年的主题是林木维系荒漠生机,这深刻揭示了森林对维持荒漠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地位与作用,警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林木与荒漠化生态系统的密切关系,积极保护和恢复林木及荒漠植被,有效消除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带来的灾害,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,有效维护人类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生态根基。土地荒漠化和沙化,是由气候变化、人类活动或两者共同作用所引起的。长期以来,人们盲目扩大耕地面积、过度放牧和滥采滥挖,加剧了土地荒漠化和沙化趋势,引发了水土流失、土地退化、沙尘暴肆虐等自然灾害,成为制约人类生存发展的一大心腹之患。党中央、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地荒漠化和沙化防治工作,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2010年公布的全国第四次沙化监测结果表明,我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防治呈现出四个重要变化:一是荒漠化、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净减少。沙化土地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年均缩减1717平方公里,相当于每年一个中等县的国土面积由沙化土地变为非沙化土地。
二是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程度减轻。与2004年比,轻度荒漠化土地增加3.47万平方公里,中度、重度、极重度荒漠化土地分别减少1.69万平方公里、6800平方公里、2.34万平方公里。轻度沙化土地面积增加2.73万平方公里,中度、重度、极重度沙化土地分别减少9906平方公里、1.04万平方公里、1.56万平方公里。
三是沙区植被状况进一步改善。沙化土地植被平均盖度由2004年的17.03%提高到2009年的17.63%。
5年间,固定沙地增加3271平方公里,流动沙地、半固定沙地减少,植物多样性增加。四是重点治理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。通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,实现了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赢。
内蒙古乌兰察布、锡林郭勒、赤峰及河北省张家口、承德等五个盟(市)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由2001年的56.4升至2009年的71.2。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取得的巨大成绩,得益于党中央、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,得益于沙区各级党委政府的真抓实干,得益于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。通过长期的治沙实践,我们总结了一系列成功做法和宝贵经验:一是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。
认真贯彻实施《防沙治沙法》,普遍推行禁止滥开垦、禁止滥放牧、禁止滥樵采的三禁措施,在不适合人工治理的区域,采取封禁措施,强化植被保护,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功能。二是扎实推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。认真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、退耕还林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工程,坚持科学规划,合理布局,乔灌草相结合,封飞造相结合,集中治理沙化土地。
三是坚持投入者得其利、治理者受其益。坚持谁治理、谁所有、谁受益的原则,活化治理机制,严格保护治理者的合法权益,充分调动治理者的积极性。四是坚持科学防治。
坚持分类指导,总结推广了100多套防沙治沙实用技术,大大提高沙化治理成效。坚持工程措施、生物措施和农艺措施相结合,多管齐下,综合治理。
五是积极完善防沙治沙财政政策。中央财政实行了生态公益林补偿和草原补贴政策,一些地方实行了防沙治沙财政补助政策,有效恢复和保护了林草植被,对解决农牧民生计、促进生产方式转变、减轻人口压力发挥了明显作用。六是坚持以榜样的力量推动治沙工作。树立了石光银、王有德、牛玉琴、殷玉珍等一大批防沙治沙典型,以榜样的力量推动防沙治沙工作。
虽然我国防治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取得了巨大成绩,但是土地荒漠化和沙化仍然是我国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,威胁着国土生态安全,制约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,阻碍着沙区脱贫致富步伐,影响着民族团结与社会安定,成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、推动科学发展进程中必须迫切解决的重大问题。必须深刻认识防治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的重要性,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。加强荒漠化防治和防沙治沙,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,是构建北方绿色生态屏障的迫切要求,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,是改善沙区民生的重要手段。
我们要以对党、对人民和对子孙后代极端负责的态度,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防治工作。必须深刻认识防治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的艰巨性,牢固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。我国现有沙化土地173万平方公里,其中可治理沙化土地面积53万平方公里。按照现有治理规模与速度,完成全部可治理沙化土地的防治任务,还需要十几代人的长期努力和艰苦奋斗。
我们必须持之以恒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。必须深刻认识防治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的复杂性,坚持综合防治的道路。必须坚持采取生物、工程等多种措施,多管齐下,综合治理。
要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,发动各个部门密切配合,依靠多方面的力量共同推进防沙治沙工作。十二五时期,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,是深化改革开放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,也是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、构建北方生态屏障的重要时期。我们将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,努力开创全国防沙治沙工作新局面。
一是强化植被保护。加强法制宣传教育,继续推行禁止滥开垦、禁止滥放牧、禁止滥樵采的三禁制度,依法划定一批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,促进荒漠生态自然修复。
适时开展执法检查,完善相关配套规章,加强对营利性治沙经营活动的监管。二是推进工程治理。
进一步完善工程布局,加大沙尘源区治理力度。深入推进荒漠化、石漠化防治重点工程建设,强化质量监督,规范资金管理,确保工程建设成效。三是严格落实责任。
认真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防沙治沙负责制,继续开展省级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考核,推动防沙治沙单位治理责任制落实,定期检查,严格奖惩。四是抓好科技治沙。加强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研究,探索防沙治沙新技术、新材料、新方法,总结和推广先进、适用的防沙治沙技术与模式,加强技术示范与培训,提高防沙治沙成效。
五是发展林沙产业。利用沙区特色资源优势,培育一批经济效益高、辐射能力强、市场前景好的龙头企业,带动沙区群众增收致富。推动沙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,明晰产权,落实经营主体,大力发展林下经济,增加农民收入。六是深化国际合作。
坚持引进来、走出来,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。积极引进国外资金、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,加快推进我国防沙治沙智力与技术转让工作。
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,积极推动中非荒漠化防治合作能力建设。防治土地荒漠化和沙化,事关百姓切身利益,事关民族前途命运。让我们共同携手,积极参与,关心支持土地荒漠化和沙化防治事业,为发展现代林业、建设生态文明、推动科学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
本文来源:凯发一触即发(中国区)官方网站-www.znytlz.com